我国医疗器械行业保持快速增长,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市场。正在进行的中国国际口腔设备材料展览会暨技术交流会期间,诺一迈尔旗下明胶-聚己内酯分层牙龈修复膜(商品名为闻诺)上市,这也是自2014年施行《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程序(试行)》以来,国内首个获批的口腔植入创新医疗器械。
审批政策优化
牙周病治疗和牙周缺损修复是“牙周护航”的基础,同时也是国际上共同关注的难题。近年来,口腔软组织的健康及美观越来越受到医生以及患者的关注,游离龈移植术(FGG)是目前角化龈增宽的治疗金标准,但由于自体软组织移植瓣存在需要开辟第二术区、供区组织量有限和患者术后不适明显等情况,存在手术难度大、患者接受度低等问题。闻诺通过首创应用亚微米级支架材料,可以快速引导天然牙龈的再生,过程中无需开辟第二术区,即与FGG有同等的角化龈增宽效果,不仅减少了手术时间,更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。
自2014年国家药监局发布《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程序(试行)》以来,闻诺也是国内首个获批的口腔植入创新医疗器械。包括口腔植入医疗器械在内的国产创新医疗器械,近年来也正经历快速发展。国家药监局发布的数据显示,我国医疗器械2023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.3万亿元,成为除美国外的全球第二大市场。
这离不开审批政策的助力,自前述特别审批程序之后,国家药监局在2018年经修改完善后发布《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》,针对具有我国发明专利、技术上具有国内首创、国际领先水平,并且具有显著临床应用价值的医疗器械设置特别审批通道。相关部门按照早期介入、专人负责、全程指导的原则,在标准不降低、程序不减少的前提下,对创新医疗器械予以优先办理,并加强与申请人沟通交流。2016年,国家药监局发布《医疗器械优先审批程序》,对列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或者重点研发计划的医疗器械、诊断或诊疗罕见病、恶性肿瘤、老年人特有和多发疾病、专用于儿童的医疗器械以及临床急需医疗器械予以优先审批,促进此类产品尽快上市。
械企“小而散”问题仍存
在审批政策红利之下,我国医疗器械产品审批速度提升。2022年,国家药监局公示有54个三类医疗器械获批上市,比2021年的35个有明显提升。此外,2022年共有67个三类医疗器械进入创新审批绿色通道,同比2021年的60个略有增加。获批上市的三类医疗器械中,不乏一些解决“卡脖子”技术问题的高端医疗器械,如质子治疗系统、人工血管等。到2023年,获批创新医疗器械数量再创新高,达到61个,优先审批医疗器械12个。
对于创新医疗器械,政策层面还在集采之外留下一定市场空间。2022年9月,国家药监局在答复全国人大代表时表示,在集中带量采购过程中,医疗机构根据历史使用量,结合临床使用情况和医疗技术进步确定采购量。由于创新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尚未成熟、使用量暂时难以预估,尚难以实施带量方式。在集中带量采购过程中,国家医保局将根据临床使用特征、市场竞争格局和中选企业数量等因素合理确定带量比例,在集中带量采购之外留出一定市场为创新产品开拓市场提供空间。
当然,国内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,还面临具体问题。公开数据显示,我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数量已从2019年末的18070家,增加至2020年底的26465家,增幅达46%。有分析指出,我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90%以上为中小型企业,主营收入年平均在3000万-4000万元,呈现“小而散”的局面,与国内制药行业企业3亿-4亿元的年平均主营收入相比,还存在巨大差距。
新京报记者 张秀兰
校对 王心
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。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,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,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。本站是一个个人学习交流的平台,网站上部分文章为转载,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,我们已经尽可能的对作者和来源进行了通告,但是能力有限或疏忽,造成漏登,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,立即更正或者删除有关内容。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。声明:该文章系转载,登载该文章目的为更广泛的传递市场信息,不代表跟公司赞同其观点。文章内容仅供参考。
2024深圳国际医疗器械展览会/深圳医博会将在“制造医疗”与“守护健康”的双重加持下将于12月18日-20日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隆重举行,有着“全国医疗器械产业重要集聚区”之称的深圳,依托 “大湾区核心引擎”和“全国先行示范区”的创新土壤,将来自20多个国家的2000多家医疗器械生产品牌和超过60000人次的医院买家和经销商、代理商汇聚 “深圳医博会”交易、交流。为行业呈现一场更为精彩的大健康产业盛宴,为建设健康中国及“十四五”经济社会发展持续贡献力量!展区覆盖医用影像展区、手术室展区、IVD体外诊断展区、3D打印展区、智能穿戴展区、医用辅料及耗材展区、防护及防疫用品展区、医用消毒感控展区、智能医疗健康展区、骨科专区、康复理疗区、医疗设计与制作展参展咨询热线:陆军18930529086(微信同号)